关于该遗址,其中三点尤其值得重视:首先是出土了成套酿酒工具,反映中国5000年前已掌握谷物酿酒的技术;其次是贫富分化严重,有些墓中随葬品多达206件,器多质优,有些墓中仅数件,器少质次;第三是文字,发现了比甲骨文早上千年的文字。
陵阳河遗址的文字,主要被刻在大口尊上,一共发现20余个单字。所谓“大口尊”,形状像一枚大炮弹,重达几十斤,呈尖底或圜底状,因此无法直立摆放,显然不是日常生活用具,大概率是一种礼器。
其中,大口尊上的“日月山”(或解释为“日火山”、“日鸟山”、“日云山”等不同文字的合体)形字符最为特殊,因为从日照莒县、到山东诸城、再到安徽亳州、江苏南京常州等地皆有发现,说明该字符具有特别的意义。
对于大口尊上的这一符号,学者解释不尽相同。古文字学家于省吾解释认为是由日、云、山组成,早晨云气承托着太阳,出在山上,形容早晨旦明景象,释为“旦”。文字学家唐兰认为是“炅”的繁体字。历史学家田昌五认为是一个氏族部落的标志。
陵阳河遗址大口尊上的这一符号发现者苏兆庆认为:符号描写的是五千年前春分秋分那天,太阳从莒地寺崮山上升起的景观。
除了“日月山”字符之外,其他符号如今解释也存在争议。其中,下图第三排第四个符号,好像横写的阿拉伯字7,如今多数文字学家认为这就是斤的初文。
总之,尽管如今还不知道这些字符背后的真正含义,但古文字专家、历史学家的共识是“大口尊上的原始符号为原始文字”,将中国文字史前推了一千多年。
根据史书记载,黄帝时代仓颉创造文字,而黄帝与陵阳河遗址所处时代大致相同。先秦《世本》记载“涿鹿在彭城,黄帝都之”,说明涿鹿在徐州一带,而徐州与日照相去不远。可见,史书上的仓颉造字并非虚构,应有真实的历史背景。
前些年,山东莒县陵阳河遗址出土的原始文字,入选我国中学七年级历史课本,被七年级《中国历史》课本上册刊登,并确定为原始文字。
综上可见,仅以大口尊陶文字符来看,中国就有5000年的文字史,就历史悠久度而言,并不逊色于楔形文字、古埃及文。
其实,“大口尊上的原始符号为原始文字”属于上个世纪的结论,最近几十年来,考古又有一些新发现,基本已经证实中国至少具有5500年文字史,更是超越两河与古埃及。
当然,中国发现的史前文字数量较少,相比之下楔形文字与古埃及文不仅量大,而且出道即成熟、出道即巅峰,数千年几无变化,这种犹如神话一般的文字,中国文字还比不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