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对于现代人来说,随手可看,快节奏下的社会,近乎争分夺秒,稍晚一点,可能都赶不上车,坐不上飞机。而在古代,时间不那么精确,但是一定会更珍惜,毕竟在没手表手机的时代,想聚会访友,赶集下地、公堂对簿都要有个大概时间。而那时候宫廷贵族、达官显贵等上层阶级已经有了精确时计-——钟。
搧扇机器人表,内务府造办处,清晚期,高96cm,底座44cm×40cm
表虽然小,但是整体较大,做工细节精彩,只不过搧扇子的人物有点诡异僵硬,摆着突然搧动扇子还是有些吓人。
木楼嵌螺钿亭式钟,清宫造办处,清乾隆,高50cm,宽26.1cm,厚26.1cm。
木楼嵌螺钿亭式钟,清宫造办处,清乾隆,高50cm,宽26.1cm,厚26.1cm。
这件座钟有典型的清宫样式,繁复精巧,奢华豪雅。整件选用红木镶嵌螺钿,按照当时楼的样式缩小构建,八边底座,镶如意团花纹,中有莲瓣纹座台。顶部螭龙纹、云纹等繁复细节装饰。做工精巧。而中部钟表核心被开窗展示,这就是当年的透窗明芯钟。
木楼嵌螺钿亭式钟,清宫造办处,清乾隆,高50cm,宽26.1cm,厚26.1cm。
木楼嵌螺钿亭式钟,清宫造办处,清乾隆,高50cm,宽26.1cm,厚26.1cm。
铜镀金骑士牵马钟,18世纪,高143cm,宽78cm,厚44cm。
此钟为英国制造。钟座后部上面为一嵌珠石花卉纹饰的铜镀金顶帐幔,帐幔内衬一面镜子。帐幔顶为嵌料石轮状转花。帐幔前为铜镀金方形座箱,内置机械装置。座箱前后两面正中嵌白珐琅钟盘,花形指针。钟盘左右两侧各有一椭圆形布景箱,在右边的布景箱下面上弦启动后,布景箱中幕布升起,里面飞龙在空中奔腾。座箱上面平台上有一棕榈树,树下一骑士手牵银质骏马,马佩戴五彩料石辔。人、马造型及神态均生动传神,似在行进途中。此钟制作精细,体量较大,是故宫所藏英国钟表中的精品之一。作者名款“STEPHEN RIMBAULT LONDON”写在正面钟盘上。
铜镀金嵌珐琅转鸭荷花缸钟,清乾隆, 高122cm,缸径49cm,表盘径17cm。
清宫造办处制作。缸腹部满饰花蝶纹,上、下口沿分别是云头纹、海水纹一周。表盘在腹部正面,其周围镶红绿两色料石。表盘的左右有上弦孔,左边的负责走时系统,右边的控制奏乐和活动机械装置。缸面以玻璃镜示宁静水面,成荷塘景观,中心有鸭围成圈,莲荷婀娜多姿散布塘中,数朵荷花错落有致。其中三朵荷花可开合,花心中分别端坐西王母、持桃童子、持桃仙猿。开动后,在乐曲伴奏下,花瓣张开,露出花心中的西王母、童子、仙猿,西王母稳坐不动,童子、白猿跪拜呈献桃状。 清宫中的钟表除计时外,更多是用于陈设或是玩赏,因此,常常附带有活动机械装置,此件也不例外。
木制金漆鸟音笼,清,高49cm,直径29cm。清宫旧藏。
这件鸟音笼不算是钟表,但其中机械装置来源于简化的钟表构造,在当时颇为盛行,造型为圆形,底座内有音乐及控制小鸟活动的机械装置。开动后,在音乐声中,鸟边鸣叫边转身。这是故宫所藏机械玩具中的一个主要品种,在清末和小朝廷时期也曾大量进入宫廷,成了溥仪的新型玩具。 提笼架鸟是清代社会的娱乐方式之一。一位民俗学家曾这样描写北京的养鸟盛况:“下自顽童贫士,上至缙绅富户,无不手架一鸟,徜徉街市,可谓举国若狂。”为了迎合这种风尚,欧洲钟表制造商向中国输入了鸟音笼这一机械玩意,在宫廷中被作为新奇的陈设品。
汽船式风雨表,法国,19世纪,高40cm,宽50cm,厚20cm。清宫旧藏。
这件造型非常具有蒸汽朋克风格,不过这是近200年前的物件,整体船身被制作的短胖可爱,而造型接近当时战舰样式,锚、炮、舵、烟囱、围栏、旗杆。甚至当时的船舰头部撞击角都一一展现。其整体置于大理石座上。船身甲板上有两个圆筒,前面上嵌单套两针钟表,通过表盘的弦孔上弦。后面上嵌风雨寒暑表。两筒之间的烟筒顶为一指南针,侧面嵌温度计。开动船尾舵,圆筒按顺时针方向转动,船尾的驱动轮转动。船头尾插有铜镀金大小旗帜各一,大旗上刻龙纹图案,小旗上刻“万寿无疆”四字。 风雨寒暑表盘上标注“Made in France”字样,法国产品,进入清宫可能与帝后的祝寿活动有关。
嵌珐琅带铅垂线地平式日晷仪,清,晷盘长11.5cm,最宽7.6cm。清宫造办处制造。清宫旧藏。
晷是一个汉字,读作guǐ,本意是指日影,比喻时光,如余晷,另外的意思就是古代用来观测日影以及定时刻的仪器。而这件日晷就是中西合璧用来定时刻的仪器。整体晷盘为圆弧形,底撑为莲花头镶珐琅柱。白色圆弧晷盘中间放置水准管。晷盘一端为指南针,另一端立一铜架,架上悬挂铅垂线。借助水准管和铅垂线可以调节日晷水平。在晷盘一端和直立铜架之间连有一白色斜线,这就是晷针。调准日晷方向和水平后,斜线在指时盘上的投影即为当时时刻。虽然完全不靠机械,不过阴天下雨就不管用了。
铜镀金赤道圭表合璧仪,18世纪,晷盘长42.3cm,宽28cm,英国伦敦制造。清宫旧藏。
铜镀金赤道圭表合璧仪,18世纪,晷盘长42.3cm,宽28cm,英国伦敦制造。清宫旧藏。
上面这件合璧仪,整体很想现在的实验工作台,其底为圆形仪座,下附三螺旋轴脚,以调节圆座的水平面。圆座上设长螺拴,以调节晷盘面的方向。底座上承接长方形仪盘,盘一端为日晷,晷针为三角形,并利用底边设纬度弧,其上刻20°—80°。晷针斜边悬一可摆动的箭头式指针,用于指纬度。晷针周围刻画时刻线及计时罗马数字。 与日晷相封的一面为圭表,表两侧有长方形支臂,支臂内侧有滑槽,根据需要,圭表可通过螺杆在长方形框架内移动,在圭表下面刻黄道十二宫,每宫标30°。圭表外刻画有半圆形时刻盘。 合璧仪是将赤道式日晷与圭表同设在一个长方形晷盘上的仪器。赤道式日晷可通过测日影以知时刻;圭表可以通过测午正时表影的长度,来推算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,从而得知当时的节气及所处方向。 英国制造这件仪器时,为适应中国人的习惯,在原有的黄道十二宫上相应刻上中国传统的十二宫名称。 晷盘镌刻“London”铭文。
想了解更多文化艺术、文玩清供,请搜索关注公号 | 头条号:文玩守艺人